今年以來,千陽縣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,以開展“三個年”活動為契機,緊緊圍繞精細化服務要求,全力實施“四大工程”,傾力打造“四型”社區升級版。
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程
推進“四型”社區向老舊小區延伸,制定老舊小區改造《六條舉措》。尊重多數群眾意愿、堅持因地制宜、把握改造重點,整合資源、疊加項目,破墻貫通、連片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。聚焦民生,重點改造供水排水、電氣暖訊、消防安防等基礎設施,拆除煤房等小區過時或違建棚舍,劃定停車位,增設自行車棚、充電樁、健身器材、休閑設施,配套物業用房,堅持“綠往高處走、車在樹下?!?,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。改造老舊小區49個、住宅樓75棟,拆除違建615平方米,增設停車位956個,惠及群眾2358戶,讓群眾幸福感原地升級。
實施物業服務提質工程
制定《千陽縣物業黨建聯建工作方案》,組建工作專班,通過清單式管理、節點化推進、責任化落實,成立3個社區物業行業黨支部,選派3名黨建指導員,實現社區物業黨建聯建。通過居民自治、市場化引入、國有物業服務企業兜底“三種模式”,推進“三無”小區物業服務全覆蓋,全縣88個“三無”小區均已實現物業服務全覆蓋。制定物業服務指導標準和物業企業服務等級核定實施方案,利用企業誠信監管平臺和服務等級核定,提高物業企業準入門檻,建立物業服務企業紅黑榜,倒逼物業企業樹牢服務意識,提高服務質量。
實施“四型”建設“下鄉”工程
復制城區“四型”社區建設經驗“下鄉”扶農,以城帶鄉,輻射帶動6個鎮域易地搬遷居民小區推進“四型”社區建設,研究制定《六個辦法》。突出宜業宜居、環境優美、治理高效,配套教育、醫療、托幼、商貿、物流等服務設施。大力推進移風易俗,引導群眾參加群團組織、參與社團生活,多交流交往交融,實現身份融入、情感融入、文明習慣融入。開辦幫扶車間、社區工廠,組織餐飲、家政等實用技能培訓,鼓勵發展小店經濟、夜市經濟,幫助群眾創業就業,確保搬得來、穩得住、能致富。
實施社區管理數字工程
推進智慧社區建設,整合社區現有黨建、綜治、政務等系統資源,建設“一體化”社區綜合信息平臺,推動社區治理數字化、智能化。加強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數據信息與省市縣系統平臺互通互聯互認,簡化辦事流程,優化辦事程序,推行社區“一站式服務”,滿足群眾網上辦、掌上辦,“最多跑一次”的服務需求。注重線上、線下相結合,拓寬社情民意表達和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渠道,做好網上群眾工作。